鐵礦石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
近年來,隨著鐵礦石價格的大幅上漲,國內外礦山企業紛紛加大投資力度,目前GB9948無縫管市場已由之前的供不應求逐步向供大于求轉變。
全球生鐵產量增速遠低于鐵礦石產量增速
全球主要產鋼****的總計生鐵產量6.88億噸,同比增長僅1.3%,而全球主要鐵礦石生產商的產量仍在以較大幅度增長。力拓上半年鐵礦石產量達1.2億噸,同比增長4%;必和必拓2011/12財年共生產鐵礦石1.59億噸,同比增長19%;FMG在2012年二季度,共開采鐵礦石1916萬噸,環比、同比分別增長41%和54%。
我國國產礦產量和鐵礦石進口量增速始終高于鋼鐵產量增速
****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生鐵和粗鋼產量分別為3.91億噸和4.19億噸,同比分別增長3.2%和2.1%。但與鋼鐵產量的“低增速”相比,我國國產礦產量和鐵礦石進口量增速遠遠高于鋼鐵產量增速。1-7月我國進口鐵礦石4.24億噸,同比增長9.1%;我國鐵礦石原礦產量達到7.15億噸,同比增長15.8%。
據了解,目前中國民營鋼企的領軍代表沙鋼一直是外盤鐵礦石套保業務的先行者,而其他諸多國企對于陌生的游戲規則頗顯猶豫,目前實際參與者不多,但多數都已在戰略層面安排了專職人員,積極學習規則,正在做著人力資源方面的儲備。
鐵礦石作為有著極大市場潛力的期貨品種,參與主體一說并不固定,鐵礦石與有色金屬銅、鋁、鉛、鋅不完全相同,冶煉企業的角色往往由鋼廠兼任。而上游從事原礦破碎、加工、精選的選礦企業,在期貨市場成熟之初并不會過多參與,但一旦市場潛力被發掘出來,價值發現功能被充分認可,在有利益訴求的背景下,市場將會快速發展壯大起來。
也有專家則認為,鐵礦石期貨的推出讓**后一樣沒有金融化的大宗商品鐵礦石納入金融市場,讓資本的力量能夠更充分地參與進去逐利。也可以說,鋼材產業鏈金融化從布局上已基本完成,市場各方的參與活躍度也在不斷增加,但布局完成,離原油、銅等成熟大宗商品仍有明顯鴻溝,未來仍有諸多完善空間。產業鏈金融化的完成,也僅僅是一個過程,并不是**終目的。
同時,鐵礦石期貨對于鋼鐵企業而言,****的收益在于控制原料成本波動,通過套保對沖原料價格暴漲暴跌風險,合理安排自身生產節奏及制定下游成材定價標準。而作為硬幣的另一面,鋼鐵企業需要積極學習新的游戲規則,對經營者視野廣度提出了更高要求。